
这次Pi币真的上线主网了!
“我总偏向将权力分散于网络。这样一来,就没任何组织能轻松获取控制。我不相信巨大的中央组织,天性使然。”
—— Bob Taylor,ARPANET缔造者(1932 – 2017)
四象限图是早期V神为了区别DAO和其他传统组织所作。首先我们对比左象限中的DAO和右图中的DA(分布式应用),V神认为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是否存在内部流通的价值。简而言之,就是内部的token 是不是可转移可转让的。DA虽然也具有分布式信任的特点,但其不包含可转移价值。
那么,当我们聚焦在同样有内部价值或者有这种流通体系的范围内,进一步观察DAO和传统的组织结构时,不难发现DAO是以自动化为中心,以人类为边缘,核心是自治。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DAO的核心或者说DAO实际的执行,它的一些应用、更新,以及最终决策的执行都是通过代码约束,通过智能合约去自动去执行的。但同时,DAO里面也蕴含着人的目标,人为的参数输入,即V神原话所表达的purpose。核心是自治,人类行为作为一个边缘的位置去进行,这才是DAO。
那对应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些其他类型的组织。大家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公司,即完全以人类为中心,也以人类为边缘的就是最最传统的组织结构。但如果说既以自动化为核心又以自动化为边缘,就会变成AI系统。AI具备自己学习,自己决策,自己执行的能力,在这个全过程里是不需要人类参与的。还有一些组织是以人类为中心去执行,然后以自动化作为边缘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一些类似机器人生产线,虽然人类在这个过程当中是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操作的,但是整体而言,产线它是自己会去判断是否存在关键点被卡住,以及是否存在一些其他问题等等。
DAO的历史是经过演化的,最早是源自于EOS的创始人BM提出DAC(分布式自治公司)这一概念。BM当时认为,在比特币的设计中需要支付过高的费用去进行链上安全的保障,导致支付费用的人并未完全享受到对应的收益,分配和权利并不相等。BM认为将加密通证做成公司的形式更合适,因此创建了BITshares。后来V神在DAC的基础上对概念进行了优化迭代,才有了DAO的理论。
V神将DAC归到了DAO下面的一支。由于DAO整体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DAC则是以公司形式或者以股权的形式,作为DAO 的一个子集存在的。
(1)按照广义和狭义来分,它的一个区分标准就是它的代币或者它的通证是不是可以直接用于治理。在广义的DAO当中你的代币并不是你的治理凭据,或者说你的治理权利。对应的案例可以看比特币和以太坊。大家看比特币和以太坊做一些这种BIP、EIP,其实最终去进行投票并不取决于你的实力,而是取决于算力,因为算力是维护它整个网络安全和网络运作的一个重要象征。那么狭义的DAO呢,其实最容易理解,像dash DAO、maker DAO等只要是他发的通证可以直接用于治理的,都是狭义的DAO。
(2)按技术模型的层级来分,这块的区分标准主要在于DAO它服务于哪一层级,如果说它服务于共识层,比如说像比特币和以太坊,他们的这些机制、做的这些EIP、BIP其实都是对于它的链本身去做的一些治理,那么它链本身无论做的哪些调整,最终都是对于他的共识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这算是在共识层的一种DAO。
那么服务于协议和应用类的呢,可能会是大家看到的最多的,像maker、moloch,还有目前主要的defi DAO,这些都是处于应用和协议层之间的DAO,因为这类项目最多,所以这个项目背后的DAO也最多。那剩下的就是像Aragon 和DAO Stack这样的中间件,他们为创建DAO提供工具或者平台。
(3)按应用场景去分。这一种分类大家相对比较熟悉,就不过多描述。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