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数字货币 >

用AI拍出海短剧,一部成本立省60万

2023.12.08

原文来源:白鲸出海

作者:李爽

编辑:殷观晓

用AI拍出海短剧,一部成本立省60万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生成

上个月,很多短剧群以及推特上突然开始流传一个使用了 AI 换脸技术的短剧片段。利用 AI 技术,短剧中中国面孔的演员摇身变成欧美男主,各种小表情、神态还挺到位。视频一出,很多从业者就很兴奋,在原本翻译短剧出海的基础上,这种低成本短剧出海模式,看起来有望在视觉层面的本地化上更进一步。

用AI拍出海短剧,一部成本立省60万

AI 短剧换脸甚至在 X 上也有很高的讨论度 | 图源:X

Heygen 的一秒切换语言、口型,结合 AI 换脸技术,就能将国内的存量短剧快速输送海外,解决这一阶段海外自制短剧产能跟不上的问题(现在头部出海厂商 1 个月 4-5 部产出)……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与几位相关技术服务商交流了一番之后,我们发现,现实还是相对“骨感”。

首先,AI 换脸+换语言/口型,是面向国内存量短剧试水海外,也就是说,本质上是追求边际效益,以现在的成本来说,AI 换脸虽然成本没有那么高,但也并不低,但另外的投入能产生多少收入还不确定,基于对 ROI 的考量,短剧出海厂商们还是有顾虑。

更细节一点,基于这个模式,换脸是视觉上接受度提升,但短剧更重要的是文化背景、题材的契合,除了一些全球通用题材,换脸解决不了剧情不够本地化的问题,未来付费转化也是问题,还是回到了 ROI 的考量。

但聪明的从业者们,开始基于现有技术和难点,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AI换脸短剧,厂商们算不过账


AI 换脸本身不是一个新技术,不过此前在电影制作、直播等领域的商用更多。也不得不让人感慨,第一个想到将 AI 换脸和短剧出海结合的人简直是天才。上文提及的换脸短剧或许不是第一次 AI 换脸在短剧上的应用,但是确实成为了短剧出海从业者开始关注 AI 换脸技术的一个契机。观察上述换脸视频原作者的朋友圈,他说感兴趣的人非常多,半天加了上百个人。

听起来很是热闹,不过笔者在 TikTok 上搜罗了一圈,体感上目前海外市场上的 AI 换脸短剧并不多。这种感受其实也和技术服务商安总的感受类似,“观望的人多,试水的人少。”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怕钱投进去回不了本。市面上,AI 短剧换脸的报价基本在 5w 到 10+w 元不等,技术价差很大,“对口型翻译”基本算是额外服务还得再加钱,全套下来不是一个小数,做得好、做得全一些,很有可能是 20w 人民币的价格。

现阶段,常见的“短剧内销转出口”的做法是翻译,一般加外语字幕,讲究点的,会加入配音,TTS 配音都很少(Text  to Speech,文本自动转语音),主要是效果不自然。领向鸟翻译公司负责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报价,直翻短剧的报价大概是 30元/min(除了翻译,该费用还包含打轴、校轴和压制输出等流程),加上真人配音 300-400 元/min,这样处理下来,单部输出成片能控制在 1 万内(不含配音)。像九州这样的公司有自己的 AI 翻译系统,成本还会更低一点,据此前九州在一个闭门会议上的介绍,他们的成本能做到 100-200 人民币/部。虽然粗糙点,保留了中国面孔和声音,但海外用户也能看得懂,以这样的价格,直接将国内短剧输出海外,要便宜太多。虽然这样的作品放到海外,付费转化会差很多,但依然是很多预算不够的厂商的首选。

当然,也不单是成本考量,另一个问题在于“现成短剧不一定符合老外的口味。”这个反馈也符合我们对于海外用户的认知,翻译短剧成本低但是用户的付费热情也稍弱一点,AI 换脸实际上解决不了库存短剧“剧情本地化”的痛点,AI 换脸后究竟能撬动多大的营收,大家心里也没底。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 AI 换脸现阶段更多是精品短剧“内销转出口”的试水,大规模上 AI 换脸,成本和回收都有比较大的压力。

不过,在和多位技术服务商交流的过程中,笔者意外了解到一个利用 AI 换脸技术做“伪海外自制”的思路,厂商把海外剧本拿到国内来拍(国内演员演绎),不换脸版发国内,换脸后发海外,这样算账,加上 AI 换脸的成本也比海外低不少,而且同时解决了剧情不够本地化的问题。


客户找上门来的“伪海外自制”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