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数字货币 >

NFT数字藏品平台涉刑 常见罪名有哪些?

2023.12.13

来源:刘红林律师

NFT或者说数字藏品行业近两年来涉及刑事案件的数量众多,其中诈骗罪是最常见的罪名,同时诈骗罪又是最容易判得重的罪名,因为很多平台非常容易在涉案金额上超过50万(一些平台的投资很轻松就过百万甚至达到千万级别),一旦诈骗金额达到50万未来的量刑就是10年以上,妥妥地属于重罪。

但是最近上海市闵行法院的一则有关数字藏品平台涉案的判决是以集资诈骗罪结案的,而且被告人小张、小刘被判了缓刑,相对于数藏圈涉刑时频繁登场的诈骗罪来说,从某种意义上小张和小刘是幸运的。

今天刘律就聊聊数字藏品平台如果涉嫌刑事犯罪,大概率都会涉及到哪些罪名,这些罪名有什么区别?

01 数藏平台为什么会涉刑?

数藏平台的玩法不合规是其涉刑的主要原因,根据刘律师代理的多起类似案件来看,出事的平台主要集中在开通二级市场,并且全部或部分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买自卖、恶意炒作

一些平台会自己“购买”或通过员工购买数字藏品,等待时机在高位抛售,这种老鼠仓式的玩法实质上是割普通用户的韭菜,在刑法评价上属于对他人财产“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可能涉嫌诈骗犯罪。

(二)增发

对外宣传是限量版,实际平台增发部分藏品自留,待价格飙升后抛售,和前一种情形本质形同,也可能涉嫌诈骗犯罪。

(三)虚假IP

以虚假的IP宣传为噱头来吸睛,号称某圈内知名艺术家,实际上是某宝上不到100元淘到的美术技工;甚至干脆“拿来主义”,谁火抄谁的。这容易构成知识产权侵权甚至犯罪。

(四)虚假上链

数字产品或者NFT和传统电子图片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具有唯一性,在区块链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平台号称发行的是NFT,但并没有真实上链;或者给出的区块链地址的假的,以欺骗小白用户,这些行为也是构成诈骗犯罪的。

(五)资质不全

我们知道做数藏平台尤其是开通了二级市场的平台至少要有三个资质:ICP和EDI经营许可证、文网文、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当然如果有艺术品经营备案、拍卖经营许可证等备案或许可的那是极好不过的了。但是现实往往骨感的很,有些平台经营者除了一颗对数藏狂热的“赤子之心”以外,啥都没有。虽然说资质不全并不必然会导致警察上门,但一旦涉及刑事犯罪,补救起来为时晚矣,律师往往很难找到有利的辩点。

02 数藏都会涉及哪些罪名?

目前实务中与数藏平台涉案相关的罪名主要是三个:诈骗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一)诈骗罪

诈骗罪是不合规的数藏平台触发最多的罪名。什么是诈骗罪?《刑法》条文并没有直接规定,按照一般人朴素的理解就是骗别人的钱,法律工作者可能会从行为人是否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最终被害人失去财产,行为人或第三人获得财产”的行为模式来判断。

为什么定诈骗罪的比较多,就是因为数藏的很多玩法经常会让司法机关认为平台具有“骗取他人财物之目的”,翻译一下就是平台是割韭菜的,常见的情形就是上述的老鼠仓、恶意炒作、大量增发等等行为。

一旦被认定为诈骗罪,将来的定罪量刑都是比较重的,按照现在的规定,一旦涉案金额在3千—1万元,就可以定3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标准各省有所区别),一旦涉案金额超过50万元,就可以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我们知道,数藏平台一旦涉刑是很容易达到50万以上的金额的。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数藏平台发售藏品少则上千份多则上万份,有些平台明确宣传高收益等特征很有可能触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款罪名的构成需要四个条件: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非法性是违反国家金融监管规定吸收资金;公开性是通过传播媒介公开向社会宣传;利诱性是集资平台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社会性是被吸收资金的对象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反之,在亲友之间集资不构成本罪)。

数藏平台不具有金融牌照,通过公开的网络进行宣传,集资的对象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出事的平台往往具有高收益、高回报的利诱宣传。满足这四个特征时,一旦被司法机关认定有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的话,很有可能构成本罪。根据规定,只要满足非法吸收的数额超过100万或非法吸收的存款对象超过150人或因非吸给存款人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50万等条件之一的,就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集资诈骗罪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