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特币序号铭文代
Celestia:以太坊DA最大的竞争对手?EigenLayer能否扳回一局?
原文作者:YBB Capital Researcher Ac-Core
前言
根据 Ethereum Foundation 的定义,以太坊的 Layer 2 = Rollup。按照 Vitalik 近期的新观点,如果其他 EVM 链使用非以太坊作为 DA(数据可用 Data Availability),那么它就是以太坊 Validium(将区块链的数据可用性层移至链外,利用有效证明来保证链外交易的完整性)。虽然当下因为 DA 的问题,大家对于 Layer 2 的精准定义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争议,但以太坊的升级路线仍是以 Rollup 为中心的,DA 则在以太坊升级中担任保存或上传 Rollup 交易数据的重要角色。Optimistic Rollup 与 ZK Rollup 能否通过 DA 来访问相关数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安全性,即使它们的依赖程度不同。面对 Cosmos 共享安全的创新和 Celestia 的 DA 渗透,以及市场面的做市商带动,受其借鉴位于原生以太坊的 EigenLayer 能否通过将中间件提升至以太坊级别的安全性叙事来重新夺回市场主权?
EigenLayer
图源:EigenLayer 白皮书
简单理解,EigenLayer 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再质押(Re-staking)协议,为未来整个以太坊的加密经济体系提供以太坊级别的安全性。它允许用户通过 EigenLayer 智能合约将原生 ETH、LSDETH 及 LP Token 进行再质押并得到验证奖励,让第三方项目在可享受 ETH 主网安全性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奖励收益,从而实现共赢。
以太坊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的交易量和流动性,是因为它是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除比特币外的最为安全的第一层区块链。EigenLayer 通过主动验证服务(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即 AVS)来直接对接以太坊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其本质是将其代币模型的安全性验证直接委托给以太坊节点(可简单理解为节点运营商),这一过程被称为再质押“Re-staking”。本文只例举 EigenLayer 团队开发的第一个 AVS 项目:EigenDA。
EigenDA:Rollup 数据可用性
图源: EigenDA 官方
根据官方解释和介绍(暂无实际相关数据作为支撑),EigenDA 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利用 EigenLayer Restaking 构建的去中心化数据可用性(DA)服务,并将是 EigenLayer 上的首个主动验证服务(AVS)。其中 Restakers 可以将质押委托给执行的 EigenDA 以及执行验证任务的节点运营商,作为回报获得服务费用,并且 Rollups 可以将数据发布到 EigenDA,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成本,获得更高的交易吞吐量及提升整个 EigenLayer 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交易吞吐量会随着质押量、相关生态协议以及运营商的整体发展而扩大。
EigenDA 旨在为 Rollups 提供创新的 DA 解决方案,让以太坊质押者与验证者通过相互连接来提升安全性,实现在提高吞吐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目的,其中 EigenLayer 共享安全系统为保证去中心化程度会采用多节点的方式。根据 EigenDA 推文透露,其现已集成的 Layer 2 方案包括从L1向以太坊L2过渡的 Celo;BitDAO 生态系统外的 Mantle 及其配套产品;提供 zkWASM 执行层的 Fluent;提供 Move 执行层的 Offshore,以及 Optimism 中的 OP Stack(现阶段在 EigenDA 测试网使用)。
EigenDA 是一个构建在以太坊上的安全、高吞吐量和去中心化的数据可用性(DA)服务,基于 EigenLayer Restaking 开发。以下为 EigenDA 设计旨在实现的一些关键特性和优势:
特性:
共享安全性: EigenDA 利用 EigenLayer 的共享安全性模型,使验证者(Restakers)能够通过贡献 ETH 的方式参与验证过程,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数据可用性: EigenDA 的主要目标是确保 Layer 2 网络上的数据可用性。它通过验证者来验证和保证 Rollup 网络的数据有效性,防止不良行为和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去中心化排序: EigenDA 利用 EigenLayer 的去中心化排序机制,以确保 Rollup 网络中的事务按正确的顺序执行,从而维护整个系统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灵活性: EigenDA 的设计允许 L2 开发人员根据需要调整各种参数,包括安全性和活跃性之间的权衡、质押代币的模式、纠删编码比率等,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