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市值300亿美元的投
OpenAI和谷歌,AI对线中的飞驰人生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一家公司赶超OpenAI?这句问题,想必是过去一年多来,萦绕在不少读者心中的困惑。
如果全世界只有一家公司能赶超OpenAI,谷歌应该是最有希望的选手。
同为北美AI巨头的谷歌,与OpenAI有着相同的AGI目标、世界级的技术人才、全球资金资源,就连OpenAI大模型的核心Transformer架构,都是谷歌原创发明的。
然而2023年至今,AI领域风云迭起,OpenAI永远快谷歌一步。谷歌每次拿出一个“复仇大杀器”,想一雪前耻的时候,总会被OpenAI抢走风头。
比如最新推出的核弹级多模态大模型Gemini 1.5,只在科技话题榜上“炸裂”了几个小时,就因为紧随其后推出的Sora过于炸裂、更吸引眼球,而变得无人在意。
毫无疑问,AI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世界上最精彩的“速度与激情”,领先的OpenAI赢得漂亮,紧随其后的谷歌也输得体面。我发现它们的境遇,被龙年春节档的热门电影,给精准拿捏了。
如果说OpenAI是惊艳四座、激动人心的《热辣滚烫》,那谷歌就像是《飞驰人生2》中艰难追梦的中年赛车手,鼓起勇气全速前进,结果不是赢,而是来了个大翻车。
谁能摘下赛道终点AGI的圣杯,结果还未可知,这一年多来,仅仅是欣赏这一长程赛事的初始赛段,都已经令人极为振奋了。
谷歌与OpenAI的AI对线,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我们就从这场精彩的“双雄竞速”,来整体看一看北美AI巨头的产业对垒形势。
谷歌三连败,北美AI巨头的激情对线
目前,在争夺AGI通用人工智能圣杯的赛场上,分别有三支北美AI巨头:OpenAI、谷歌、Meta。
其中,Meta走的是开源路线,其大模型系列LLaMA是目前全球最活跃的AI开源社区。而OpenAI和谷歌则在同一条赛道上,主要打造“闭源”大模型。
尽管OpenAI被嘲讽“不再Open”,谷歌工作人员也大胆谏言“我们和OpenAI都没有护城河”。但换个角度,闭源的业务策略要说服用户付费,必须提供高质量模型、具备难以替代的能力优势,这也会驱动模型厂商持续创新,保持竞争优势,是AI产业中一股不可缺少的商业力量。
所以,北美AI三巨头的对垒格局,就是Meta卷生态,OpenAI与谷歌卷模型。
那么,把目光聚焦到模型赛道上,比赛情况如何呢?
2023一整年,和OpenAI同一赛道的谷歌,深深品尝到了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的滋味。
这场竞速,可以分为三个赛段:
Round1.ChatGPT VS Bard.
结果不用多说,这是一场谷歌被OpenAI“摘了桃子”而开启的竞赛,从此就只能一路跟在OpenAI的尾气后面。
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一鸣惊人,开启了全球大语言模型的热潮。
其中,ChatGPT的基础技术Transformer是谷歌推出的,大语言模型的涌现现象是谷歌研究员Jason Wei发现的(后来跳槽到了OpenAI)。用谷歌的技术,抢谷歌的人,冲击谷歌的AI领导地位,OpenAI可谓是一通“骑脸输出”。
谷歌的应对,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2023年3月,谷歌紧急发布了Bard。但这个模型本身的性能就比较弱,上线时功能有限,只支持英文,只针对少数用户,跟ChatGPT完全不能打。
Round2.GPT-4 VS PaLM2.
有人说,谷歌采用的是“田忌赛马”策略,第一局故意放出了比较弱的机器学习模型Bard。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架不住OpenAI的每匹马都是好马。
OpenAI很快推出了升级版的GPT-4,并开放了 GPT-4 的 API,把谷歌甩得更远了。
5月的谷歌I/O 2023大会,派出来对打GPT- 4的PaLM 2,也是一个“过渡产品”。谷歌研究副总裁Zoubin Ghahramani对外表示,PaLM 2是对早期模型的改进,仅仅缩小了谷歌与OpenAI在AI方面的差距,但并没有整体超越GPT-4。
这一轮,谷歌仍然落后。谷歌显然也清楚这一点,在这场大会上同时宣布,正在训练PaLM的继任者,名为Gemini,押注了上亿身家,准备在年底上演“王子复仇记”。
Round3.Gemini家族VS Sora+GPT-5。
2023年底的12月,谷歌Gemini“虽迟但到”,这个谷歌目前最强大、最通用的AI模型,被媒体称为“复仇杀器”。这期间,OpenAI上演了一出“甄嬛回宫”的宫斗大戏,没有特别炸裂的产品。这一次,谷歌能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吗?
很遗憾,谷歌并没能上演AI领域的“龙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