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物园为例:硬核科普
浅析BTC L2技术的核心和命门是什么:投资比特币L2必看
作者:PeterG;编译:web3中文
当前,若论最热的赛道,非BTC L2莫属。目前各类BTC L2层出不穷,各种玩法看的人也是眼花缭乱,有把质押积分模式玩出花儿的;也有上来就发币硬是把一个L2玩成土狗的;更有一个多签钱包+POS网络就宣称是BTC L2的。
每个人的投资偏好不同,本人属于那种“让我投资好歹得给我一个理由型”的顽固保守派。
我为何要参与BTC L2投资?我为什么要参与这个BTC L2,而不参与那个BTC L2,我需要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一定是:在涉及最要命的问题上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BTC L2最要命的问题是什么?是玩质押赚积分堆TVL的能力?是能否团结大户和做市商保障大部分积分能控制在一致行动人手里的能力?
以上这些能力都很重要。这样的玩法,这些能力是必备的。
但是,作为一个顽固的保守派,我认为,这些都不是BTC L2最要命的问题。我认为BTC L2最要命的问题,是解决BTC主网和BTC L2如何去信任双向跨链流通的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认为所谓的BTC L2大厦都是建立在沙丘之上的,在上层搭建的DeFi等应用也是不堪一击的。因为,一个多签出问题,就意味着整座大厦坍塌。对于这样的项目,我觉得,与其费那么大劲儿,还不如直接去冲土狗来的直接干脆。
个人研究了很多BTC跨链方案,无论是多重签名、还是HashLock,抑或门限签名、MPC等等。我认为,最原生、最去中心化的BTC L2解决方案,并不需要在比特币系统以外去找,比特币目前原生的技术足够实现。而这些技术是在比特币2021年Taproot升级后集中出现的,而且已经有团队把这些比特币原生技术做了创新组合,最终实现了完全去中心化的BTC L2解决方案。
这个技术组合的实现公式是:
施诺尔签名+Mast合约+比特币轻节点网络=去中心化的BTC L2。因为,这一切是建立在BTC Taproot基础之上,而且让BTC去中心化地实现了等效VM的功能,因此,我称其为TaprootVM。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是BEVM,另外,ICP孵化的BTC L2-Bitfinity也使用类似的方案。
昨日,BEVM官推置顶了一个文章,以白话详细解读了BEVM的施诺尔签名+Mast合约+比特币轻节点网络的BTC L2解决方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BTC L2的资料,与也同样关注BTC L2最要命问题的你,一起分享:
摘要:
BEVM是完全基于BTC原生技术构建的BTC L2解决方案。
2021年比特币Taproot升级之后,BEVM团队基于施诺尔签名+MAST等比特币原生技术,构建了完全去中心化的BTC L2技术框架。目前BEVM先行网络已经运行8个月(2023年7月先行网上线),链上用户10万+,链上生态项目30+,涉及BTC稳定币、DEX、Lending等15个不同赛道;是目前少数已经上线先行网的BTC L2。
BEVM团队凭借多年在比特币L2赛道的探索和积累,最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BTC L2的最核心命题是:如何实现BTC的去中心化跨链。并且BEVM团队基于比特币原生技术,给出了完全去中心化的BTC跨链方案,从而为BTC L2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正文:
BEVM团队有长达6年的比特币 L2开发和运营经验,2018年,BEVM核心团队推出了ChainX,使用比特币15重多签+比特币轻节点等技术来实现比特币的跨链,最终实现了10万+BTC跨链,50万+BTC Hash Lock。
但是,比特币15重多签依然是相对中心化的解决方案,仍没有解决BTC跨链的完全去信任化的问题,直到2021年比特币Taproot升级。
2021年,Taproot升级为比特币带来了施诺尔签名和MAST合约两项核心技术,这让BEVM团队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完全去中心化的BTC L2解决方案。
施诺尔签名是一种聚合签名技术,比椭圆曲线签名效率更高、存储要求更小、隐私性更好。主要体现在:基于椭圆曲线签名,比特币的最大多签地址数是15个;但是,基于施诺尔签名,比特币的最大多签地址数可以拓展到1000个。而且1000个多签地址管理BTC时,在链上进行签名仅花费一笔Gas,且能保障所有多签地址的隐私性。
(施诺尔聚合签名方案)
2008年中本聪在创造比特币时,施诺尔签名尚未开源(2009年开源),因此,中本聪只能选择先使用椭圆曲线签名,经过12年的发展和验证,施诺尔签名被证明是更适合比特币的数字签名算法,因此,经过社区共识,比特币Core把施诺尔签名正式引入比特币,为比特币的可拓展性打开了全新的篇章。
(MAST合约的运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