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知识大全 交易所如何安
如何用技术逻辑拆解全球新老项目?
撰文:Taylor
来源:Wyz Research
背景
当我们看到一个区块链项目,不管是新出现的公链、合规项目的联盟链,还是很多以公链为名,实为管理权私有的区块链。亦或者当我们看到一个 dApp,不管是 DeFi、GameFi,还是钱包、NFT 交易平台以及一些混合性质的应用。
你会看到很多花哨的描述或漂亮的设计,极容易让用户快速产生好感,甚至于对其产生一定认知的真实性偏离。
但如果想要识别一个「技术逻辑上」的优质项目,必须要抛开表象看本质,需要清晰的了解它是如何构成?如何搭建?谁在控制?,因为行业内的项目都会利用表象烘托出一个蓝图以支撑二级价格与市值,在没有技术辨别能力的情况下,跌入泡沫的几率便会增加。
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利用标准的技术思维拆解区块链与 dApp,就像了解病理才能找到病灶一样,具备对项目庖丁解牛的能力。本文将提供对链和 dApp 拆解的基本逻辑(非商业逻辑),可基于这个逻辑之上再叠加其他因素辅助判断。
定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计算资源、区块链、应用之间的关系。
我们常听过这样的描述,如,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以太坊是世界计算机,在以太坊上搭建的应用叫 dApp。这些描述代表了:区块链是底层,应用是上层。
从技术逻辑上理解,应用在搭建时需要计算和存储,区块链可为应用提供一个环境,这个环境中有计算和存储能力。
而我们将微观的技术分层逻辑映射到整个互联网中时,从这个角度推论可以得到:
互联网底层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即提供计算资源的一层,上层是我们生活常见的各类如互联网平台一样的应用。
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自云服务大规模发展之后,云服务已经成为主流,近乎可以代替整个互联网基础设施。
所以,这代表了,互联网的结构可以理解为:云 + 应用。
由此,将上面两个结构推论综合对比,可以得出:
区块链网络具备和云服务一样的能力,提供应用部署的环境。
包含关系
搭建区块链网络是需要底层计算资源的,目前,行业中的区块链并非完全使用自建的资源组成网络,大部分会使用云,意味着云服务也是区块链网络更底层的资源层基础设施,那区块链网络也就成为了根植在互联网中的新组成部分。
综上,我们可以定义如下:
区块链网络=新的「云服务(分布式)」
区块链上的应用 dApp=新「云环境」下的新应用
基于目前区块链仍根植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的因素,我们再次进行某些关键佐证的列举,包含:
以上这些因素都让区块链以及区块链网络必然成为了如今互联网上的一小部分,而非替代,因为这不是如硬件升级一样的革命,而是一种新的技术模式与互联网组成了新的具有分布式特性的部分,会吸引新的应用和商业形态在该技术结构上扎根、生长。
详细拆解和对比
基于以上的基础理论,我们再来对区块链和 dApp 进行解构。
首先将区块链进行分类:
也就代表着,如果链有许可的要求,就必然存在获得许可的过程,在相应的许可申请流程里,一定会提供申请人的信息。许可的过程代表了 KYC(know you custmer),在某些特定的官方 ( 例如金融机构、法定实名身份 ) 要求下,可能还会有更复杂的设计。
许可的过程一定会设计在产品上,所以,在产品模式设计上,许可链和非许可链在使用上也就会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获得许可,然后进行相关技术操作。
第二:无需获得许可,直接通过相应开放工具,直接进行技术操作。
这是目前加入所有区块链的两种形式,我们具体来体验一下这两种形式。以开发 dApp 和搭建节点接入网络两个常用行为来举例:
当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个 dApp 时
开发一个 dApp,最终是为了给用户使用,所以应用软件的基础开发步骤不变,依旧是前端给用户操作,后端控制数据,而区块链上的 dApp 实则是把后端变成了链,应用开发团队建立一个前端,每当需要调用「后端」时,是通过远程调用端口直接访问链上部署的相应合约和链上数据。
这个过程中,许可链和非许可链基于链接入部分会产生区分。
在许可链上,第一步需要获得区块链的接入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