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如何安全地质
比特币不只是人类自由的定价 而是对人类宇宙文明等级的精确测量
来源:刘教链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前不久,有一幕经典的采访视频在网上流传。记者问镜头前的贝莱德首席执行官Larry Fink:您觉得比特币值多少钱?Larry Fink反问道:人类的自由值多少钱?
贝莱德(BlackRock),正是今年美国SEC批准比特币现货ETF这件大事中的重量级参与者,目前处于领跑地位的比特币现货ETF IBIT的发起者和运营者。
古往今来,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无不是在感性层面给予自由以至高无价的地位。
而贝莱德的CEO讲了,比特币就是对自由的定价。你觉得你的自由有多么可贵,比特币就有多么贵。
如果他说的是对的,那么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对自由的价值进行精确的数值量化。
不过,自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哲学化的概念,这使得我们依然无从对其进行评估,无法定量、亦无法定性分析。
教链想换个视角,从科学的角度,从物理学和宇宙学的角度,来试着对比特币的价值量进行一个半定量分析。
在3月4日文章《比特币终局:或将等于人类全部剩余的价值总和》中,教链论证了,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超过消费力之后,生产减去消费所得全部剩余的总价值将被比特币吸收,从而促成产销平衡,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危机,解决困扰经济学家百年来的根本问题。
在宇宙的视角,是没有人类眼中所谓的“价值”这回事的。一辆人类觉得有价值的汽车,从宇宙的角度看,不过就是一堆铁原子和其他原子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而已。宇宙并不偏爱,铁原子究竟是组合成汽车的样子,还是和石头混在一起作为铁矿石的样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牛顿第一定律说,若无外力,物质会保持运动方向和速度。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甚至于,连原子之间相对的静止也不能无条件保持。对于一堆铁原子以特别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汽车,它也会朝一个方向变动 —— 就是老化和损坏,除非你持续对其进行保养和维修,即额外消耗更多能量来保持现状。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所谓熵增定律。
宏观物体、微观粒子、信息比特以及我们的时空,都是相对的、变动的。要保持不变,就必须耗费代价,付出能量。比特币要保持账本上记录的交易数据不变,就必须要付出巨大的算力消耗电能来维持。否则,它就一定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腐败殆尽。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物质也是能量,能量也是物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告诉我们,物质质量的光速平方倍就是它所蕴含的惊人能量。据此原理人类造出了原子弹、氢弹。
我们人类从宇宙中汲取和利用这么多能量,为的也就是把细胞核染色体里的DNA双螺旋所携带的基因序列信息维持,并复制、分裂、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个信息,可以用来指导各种原子如何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人体。
也许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持续以能量为代价,与宇宙绝对永恒的运动和变化做对抗,维持和守护一段在宇宙看起来也许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信息不变吧?所以这就叫做拼命守护。就像比特币,拼命守护的,就是2100万枚BTC这个上限不变,以及账本的不可篡改。
不过这所谓的能量代价,其实也是宇宙的安排。我们人类何德何能,运用的全部能量,不都是来自于太阳的无偿馈赠么?
我们人类之所以要把对能量的运用,分解成“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还发明了经济学来研究这个事情,仅仅是因为,人类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以及其他宇宙能量的产物 —— 各种物质原子。
所以,人们把能量(包括物质)加工成为更容易使用的过程叫做“生产”(这个过程也要消耗能量),而把使用和消耗产物的过程叫做“消费”。两个环节分离,“价值”才被创造了出来。
是人类的劳动,把整个能量消耗过程,分离成了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因此我们说,是劳动创造了价值。
跳出人类的视角,转换到宇宙的视角,宇宙并不关心人类是这么利用掉或者消耗掉它无偿馈赠的能量的。
在宇宙看来,它馈赠出去的总能量为A,其中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是m,以“能量”形式存在的是E。A = m x c^2 + E。
人类能利用掉E中的一小部分e0,多余的也就白白“浪费”掉了。目前,e0相对于E有多小?几乎为零。
银河系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粒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