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e Prime Capital:区块空间经
跨链的本质是什么?由CCTP引发的一系列思考
研究员:E2MResearch,Steven
疑惑
跨链未来的形态会是什么样的?
CM:中心化是主流方案!!安全性问题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链变多对于跨链的需求会变多么?
某种意义上与加密货币都与美元挂钩,是否意味着美元挂钩的稳定币有能力控制流动性?
当下跨链的解决方案基本上都是:
流动性互换,预备流动性池
(源链)锁定+(目标链)包装/映射资产
而销毁/铸造 u 本质上打破了这两者存在的局限性。
研究初衷
无论是稍微早一点的 Op stack、Arbitrum Nova 等全栈服务,还是近期的 Celestia、Dymension、Cosmos 等模块化区块链,都大幅度降低了创造一条新链的门槛,并且可以预见的未来应用链的数量相比现在只增不减。这种趋势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流动性的进一步分散,通过更高效、便宜、安全的跨链将链之间的数据孤岛链接起来。
资金跨链的本质
通证交换:最简单的跨链是不同链上 Token 之间的交换。例如,A 和 B 达成了协议,A 用在 BTC 上的 1 个 BTC,换 B 在 ETH 上的 10 个 ETH,为了保证双方均守约,通过“哈希时间锁”的跨链技术让双方同时交易。WBTC 是最典型的例子。
通证传递:一条链上的原生资产,流通到另外的链上。例如,现链 A 上的资产参与链 B 上的 DeFi 应用(Aave V4的 Portal、Compound V3),构建一个更普惠的开放金融,也可以将通证从一个昂贵的链,转移到一个经济链,节省交易费用,或者从一个缓慢的链转移到快速的链,实现扩容,亦或者,从一个非隐私链,转移到一个隐私链,实现交易隐私。
信息传递:一条链上的原生资产,流通到另外链上的同时,同时可以执行智能合约,也就偏向 LayerZero、Zetachain 等项目的链抽象概念。
三者之间是包含的关系,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也不一定所有的 Dapp 都需要做的大而全。
1. 跨链分类对比
1.1 常见的跨链桥资金转移方案
目前市场中常见的跨链桥资金转移方案主要有两种:“锁定/销毁 + 铸造”和“流动性互换”。
“锁定/销毁 + 铸造”会锁定或销毁源链上的原生资产,同时在目标链上铸造等量的包装资产以实现资金跨链传递。但这种解决方案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资金跨链。用户在目标链上的包装资产仅代表用户在源链上资金的证明,原生资产并没有被转移。
目前,使用“锁定/销毁+铸造”方案的跨链桥包括 WBTC、Multichain、Wormhole。
“流动性互换”方案依靠智能合约实现。跨链桥首先需要在源链和目标链上各建立一个流动性资金池。在资产转移时,用户的资金会被存入源链上的流动性池,然后从目标链的资金池中取出等值资产。这种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资金跨链,但它不支持非智能合约平台(Bitcoin)和目标链内不可用的资产(XRP 在以太坊网络中不可用)。
目前,使用“流动性互换”方案的跨链桥包括 Synapse Protocol、Stargate Finance、Hop Protocol 。
1.2 按照跨链范围分类
资产特定跨链桥(Asset-specific):这类桥主要用于特定资产的跨链转移,例如将比特币(BTC)封装到以太坊(ETH)上的各种 x 比特币资产。封装过程通常涉及将资产在源链上锁定,并在目标链上创建等价的封装资产。由于这类资产的流动性较好,且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它们在市场上比较容易部署。
每个目的地链上都需要重新实现封装逻辑,这限制了它们的功能扩展性。
WBTC 等
链特定跨链桥(Chain-specific):这类桥专注于两条特定区块链之间的资产转移。用户可以将代币锁定在源链上,并在目的链上铸造出封装资产。链特定跨链桥由于其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可以较快地推向市场。
它们的扩展性较差,通常只能服务于有限的区块链生态系统。例如,Polygon 的 PoS 桥允许用户在以太坊与 Polygon 之间转移资产。
应用特定跨链桥(Application-specific):这种跨链桥服务于特定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允许用户在多个区块链之间使用该应用。应用特定跨链桥通常具有较小的代码库,并且在各个区块链上部署轻量级的适配器,而不是完整的应用。这使得不同区块链上的用户可以共享同一应用的服务,形成网络效应。
这种桥的功能通常难以跨应用扩展。COMP Chain 和 Thorchain 是此类桥梁的例子,分别针对借贷和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