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发行破局之道:如何
创作者变身知识智能体,AI时代的“超级个体”
作为一名科技写作者,我平时会接触到不少内容创意行业的人,能感觉到这两年来,大家普遍都有一种情绪:转型焦虑。
不少创作者经历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创业如火如荼的迅猛发展阶段,建立了自己的IP或内容品牌。然而随着近年来流量触顶、创作门槛日益下沉、内容数量激增,很多创作者都开始感受到了转型的必要和焦虑。
AI,作为当红的技术工具和时代话题,自然也是创作者们渴望拥抱的新机会。但绝大多数创作者非技术背景,不懂怎么开发、训练、精调通用大模型,很多人跟我说过,觉得AI不会用、不好用。
前段时间恰逢Create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召开,大家一定听说了“人人都能做开发者”“会说自然语言就能掌握编程”。如果真的如此,对创作者、内容创意行业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
所以,我第一时间试用了一些文心智能体平台新推出的智能体,发现“知识智能体”,跟内容创作者、IP方十分契合。
在网络上搜索曾仕强、费翔、Alex等名人,点进百科词条,就会出现智能体对话,模仿这些角色的身份,跟我进行互动。
不难发现,做好“知识智能体”,创作者有先天优势,此前通过内容创作已经积累了大量高质量数据,可以作为“养料”。同时,也有增益价值,知识输出型、高度人格化的智能体,可以化身为陪伴家教、情感顾问、星座专家等,解答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疑问,为创作者提供一种新的内容服务形式,与用户产生互动、增强黏性,挖掘内容潜力。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以知识“智能体”为支点,创作者也可以把握住智能经济的新机会,将自己打造成“超级个体”,撬动内容行业的下一个春天。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下,从号时代迈进AI时代,创作者如何打造自己新的人生杠杆。
一个杠杆,是创作者握在手中的新机会
不想错过AI,知识智能体可能是一个真正能被创作者握在手中的“杠杆”。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之一,是阻力最小。
对非技术背景的创作者来说,拥抱AI,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幸好,目前文心大模型和文心智能体平台的低门槛,甚至零门槛,可以让创作者很容易接入到AI技术世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移动生态对创作者的重视和扶持由来已久,此前就曾通过【我的百科】,引入了疯狂小杨哥、李永乐、papi酱、王七叶、樊登等一千多位头部创作者。所以,当这些创作者想抓住智能体的机会,百科也能够快速响应,为他们护航。可以说,打造知识智能体,是创作者步入智能时代时,阻力最小的一步。
其次,交互感更强。据我了解,由百度百科联合苏轼研究学者、Alex本人等一起做的智能体,是全网最人格化的agent。
在曾仕强和Alex大叔的官方账号上,我也看到了专属智能体的相关消息,说明了IP方/创作者对效果的认可。最近,不少创作者优先和百科合作智能体的新闻,还登上了4月20日的微博热搜top5,原来内容平台上已经有不少星座、情感、知识类博主,发现了这一潜在机会点,通过打造个人专属的知识智能体,化身随时陪伴在用户身边的“聊天搭子”,实现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
红利最大。现如今,能帮创作者实现智能体的平台很多,但能将这一新技术转化为真实红利的平台,却很罕见。百度移动生态内的知识智能体,为创作者带来的红利有两个方面:
一是质量红利。内容和用户体验的质量,是创作者的立身之本。而AI技术十分依赖高质量数据的反馈迭代。百科这类知识场景的高频入口,能够带动用户与智能体产生交互,积累大规模互动数据,形成数据飞轮,让知识智能体的效果持续优化。
二是流量红利。通过搜索+百科,焊在个人互联网名片上,实现多矩阵、多渠道分发。为创作者带来更广泛、更精准的用户触达,带来书籍购买、知识付费、IP成长等价值空间。比如跟曾仕强智能体对话时,我就得到了很有针对性的国学书籍推荐,这种精准触达的转化率,当然更高。
这些能力结合起来,意味着创作者可以从更低门槛、更好体验、更大价值,去想象AI时代的内容创意产业。
这个春天,看见知识智能体真功夫
说千道万,让创作者将自己的内容作品等打造成智能体,还是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的。到底效果好不好,有没有用?落地比宣传更重要。
我们知道,百度是业内最早布局智能体的大厂之一。此次Create2024上,就有两大知识智能体,给创作者们打了个样,带来了几个变化:
一是个性化。
以往读者和创作者有距离感,增强用户黏性,需要投入成本时间做用户运行,投入大、效率低,互动效果还未必好。
但智能体就相当于一个专属互动助手,为每个读者提供具有创作者个人风格气质的互动体验,增强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