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数字货币 >

大模型搞砸!烧光3000万,CTO被裁

2024.05.17

文章来源:技术领导力


图片来源:由无界AI生成 图片来源:由无界AI生成


K哥的朋友王总,是某大型集团董事长,去年从大厂重金挖了个P9做CTO,并对其寄予厚望。上任后不久,CTO就给王总分析未来趋势,提出了AI战略,要求集团投资3000万搞大模型。

没成想,不到一年时间3000万预算就造光了,而CTO口中的大模型却连影子也没看到。董事长也慢慢回过味来,果断叫停了项目,裁掉了CTO。类似这种在大模型上折戟沉沙,几千万花下去,毛都没看到的真实案例,K哥今年至少听了5个以上。在当前环境下,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看上去很傻”的故事,今天K哥就和大家聊一聊。

大模型搞砸!烧光3000万,CTO被裁


01

大模型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


1、技术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大模型无疑是近年科技圈风头最盛的热点,很多企业都把大模型当成了不容错过的风口,砸钱建团队,跑步进场准备淘金。大模型真就是现成的金矿吗?所谓大模型,其实就是具有庞大的参数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机器学习模型。它所带来的生成式AI技术,可以让人用自然语言与机器交互,确实是数字时代的又一次重大革新。但说到底,大模型仍只是底层技术底座,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

举两个例子,就更容易理解了。胶卷时代的王者柯达,早在1975年就在实验室里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但由于担心这项技术会影响胶卷销量,就一直没有推广应用,最终被呼啸而来的数码时代所淘汰。

和柯达的命运一样悲催的,还有施乐公司,这家公司最早推出了个人电脑,爆火的却是IBM和苹果;最先创造了GUI(视窗界面),受益的却是微软的Windows;最早发明了鼠标、键盘和以太网,自己到今天却还在“执著”做着上世纪的生意——卖打印机和复印机。

不管什么领域,如果只是一味卷技术,而不考虑将其商业化落地,相信都会遇到柯达或施乐的尴尬。对于大模型产业链上的参与者而言,必须要想通一点,大模型是一个基础,必须把它“下沉”到各应用场景中去,让它的上面“长”出有价值的应用,让技术真正为应用服务,这个产业才算跑通了,才有可能越做越大。


2、技术总是短期被高估,长期被低估

去年开始,全球范围掀起了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浪潮,国内很多企业也不甘人后,积极入场。一时间,但凡和算力、算法、数据、网络安全、云计算、AI相关的企业和题材,都能被追捧上天。

360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去年年初AI大模型爆火后,周鸿祎就频繁发表言论,表示360不会错过这一历史性机遇。结果,360的股票从2月初的7块多钱,暴涨至4月初的20多元。类似360这样,在AI大模型题材风口上,股价暴涨、市值大增的企业还有很多。从财务和投资的角度看,有些人确实已经尝到AI大模型带来的“甜头”。但从技术革新的角度看,我们还远没看到大模型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比尔盖茨说过:“我们总是高估未来2年会发生的改变,低估了未来10年将发生的改变。”虽然大多数人都对AI大模型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异议,但如果过于短视或过于急功近利的看待这一技术,就未必是好事了。

在未来,AI大模型绝对有无限大的价值,等着我们去发掘。但我们要审慎客观地看待它的发展周期,不要总幻想它能在短期内给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者给个人带来泼天富贵。毕竟,我们见证过太多“风口”过后的一片狼藉。


02

别卷大模型了,机会在AI Agent


1、从百模大战,到十模共生

尽管不断有大佬高喊“不能落地的大模型没有意义”,但丝毫不影响近一两年来大模型赛道的激烈厮杀。截至去年8月之前,国内就有超过120家机构或企业发布了自己的AI大模型。李开复被问到大模型赛道最终能有几家活下来时,直白回答“除了大厂,中美加起来应该可以支撑五六家左右。”算上大厂,也不过是“十模共生”。

大模型赛道本来就是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数据密集型的赛道,在准备进场前就要先想好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比如人才建设问题、技术落地问题、数据和隐私的问题,商业模式问题等等。这注定是科技巨头战场,绝大部分中小玩家,都不具备上牌桌的实力。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