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数字货币 >

Arweave创始人对话NEAR联创:探索AI与区块链融合之路

2024.06.17

来源:BeWater Community

6 月 14 日,AO 基金会正式推出去中心化超级计算机 AO 的代币经济学。在 6 月 12 日晚,AO 发布代币经济学以及NEAR发布DA解决方案前夕,我们邀请了 Arweave 和 AO 创始人 Sam Williams、NEAR Protocol 联合创始人 Illia Polosukhin 就 AI 和区块链的融合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Sam 详细阐述了 AO 的底层架构,它以面向 Actor 的范式和去中心化的 Erlang 模型为基础,旨在打造一个可无限扩展、支持异构进程交互的去中心化计算网络。Sam 还展望了 AO 在 DeFi 场景中的潜在应用,通过引入可信的 AI 策略,AO 有望实现真正的「代理金融」。Illia 则分享了 NEAR Protocol 在可扩展性和 AI 集成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链抽象与链签名功能的引入,以及开发中的点对点支付和 AI 推理路由器。此外,两位嘉宾还就当前各自生态中的优先事项和研究重点,以及他们看好的创新项目发表了看法。感谢 @BlockBeatsAsia 的 @0xLogicrw 第一时间编译整理,为社区带来中文版精彩内容。

Arweave创始人对话NEAR联创:探索AI与区块链融合之路

Illia 和 Sam 如何涉足 AI 和加密

Lulu: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讲讲你们如何涉足 AI 和区块链两个领域。

Illia:我的背景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进入加密领域之前,我在这一领域工作了大约 10 年。我最为人所知的是《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篇论文,它引入了 Transformer 模型,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现代机器学习、AI 和深度学习技术中。然而,在此之前,我还参与了许多项目,包括 TensorFlow,这是 Google 在 2014-2015 年开源的一个机器学习框架。我还从事过问答系统、机器翻译等研究,并在 Google.com 和其他谷歌产品中实际应用了一些研究成果。

后来,我和 Alex 共同创办了NEAR.ai,最初是一家 AI 公司,致力于教机器编程。我们认为,未来人们将能够通过自然语言与计算机交流,而计算机则会自动进行编程。在 2017 年,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我们确实进行了大量研究。我们通过众包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训练数据,来自中国、东欧等地的学生为我们完成小任务,如编写代码、撰写代码注释。但我们在支付酬劳时遇到了挑战,比如 PayPal 无法向中国用户转账。

有人建议使用比特币,但当时比特币的交易费用已经很高。于是我们开始深入研究。我们有可扩展性的背景,在谷歌,一切都要讲究规模。我的联合创始人 Alex 创建了一个分片数据库公司,为财富 500 强企业服务。那时看到区块链技术的现状很奇怪,几乎所有东西实际上都在单台机器上运行,受限于单机的能力。

于是,我们打算构建一个新的协议,这就是 NEAR Protocol。它是一个分片的 Layer 1 协议,注重可扩展性、易用性和开发便利性。我们在 2020 年上线了主网,并一直在壮大生态系统。2022 年,Alex 加入了 OpenAI,2023 年又创办了一家专注于基础模型的 AI 公司。最近,我们宣布他回归领导NEAR.ai团队,继续我们在 2017 年开始的教机器编程的工作。

Lulu:这真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我之前并不知道 NEAR 最初是作为一个 AI 公司起步的,并且现在又重新聚焦于 AI。接下来请 Sam 介绍一下自己和你们的项目。

Sam:我们大约七年前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当时我已经关注比特币很长时间了。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兴奋但未被深入探索的想法:你可以在一个网络上存储数据,这些数据将被复制到全球各地,没有单一的中心化故障点。这启发了我们创建一个永不遗忘的、被多个地方复制的档案,让任何单一组织甚至政府都无法审查这些内容。

于是,我们的使命变成了给比特币扩容,或者说让比特币式的链上数据存储达到任意规模,以便我们能够为人类创建一个知识库,存储所有的历史,形成一种不可篡改、无需信任的历史日志,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重要背景。

我们在 7 年前开始了这项工作,如今已经上线主网 6 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永久的链上存储能够提供远超我们最初想象的功能。最初,我们的想法是存储报纸文章。但在主网上线后不久,我们意识到,如果你能在世界各地存储所有这些内容,实际上你就种下了一个永久去中心化网络的种子。不仅如此,我们在 2020 年左右意识到,如果你有确定性的虚拟机和一个与程序交互的永久有序日志,你基本上可以创建智能合约系统。

我们在 2020 年首次尝试了这个系统,当时我们称之为 SmartWeave。我们借鉴了计算机科学中的惰性求值概念,这个概念主要由编程语言 Haskell 推广。我们知道这个概念在生产环境中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在区块链领域还没有被真正应用。通常在区块链领域,人们在写入消息时就会执行智能合约。但我们认为,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种只增不减的数据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则来包含新信息,而无需与数据写入本身同时执行代码。由于我们有一个任意可扩展的数据日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自然的思考方式,但在当时还是比较罕见的。唯一的另一个团队是现在叫做 Celestia(当时叫 LazyLedger)的团队。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