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元宇宙 >

远望资本田鸿飞:链上声誉行业分析

2022.09.05
在《DID行业研究报告》的普及和铺垫之后,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链上声誉行业。

用户

Photo by Ben Sweet on Unsplash

互联网的发展从90年代的“在互联网上你不知道对方是条狗”的匿名时代发展到2004年Facebook创立以后的实名时代,而基于区块链的价值互联网,目前仍然处于匿名时代。

互联网上匿名有着充分理由的存在,但是实名的应用将会驱动互联网从信息分享工具深入到电子商务等利益攸关的领域。同样的,区块链价值互联网如能从匿名过度到实名,可将价值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带入到更深入的应用场景。

互联网上面的ID经常由发行的网站管理,比如,一个论坛可以根据用户的发帖和是否骚扰用户来对ID进行处罚;不同的互联网ID以及关联的数据被分散在对应的ID发行网站;而区块链上的DID经常由物体自主产生,其与其他ID交互的数据透明公开的存在在网络上面。

我们需要区分,有些人认为个体浏览网站的行为归为个人数据,不属于个体与个体的交往,应该不属于信誉分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将网站看作一个个体,那么访问网站的行为应该属于信誉分的一部分。因此,区分个人行为数据和个体交往数据,需要信誉分行业认真考虑,毕竟,个人申请银行贷款和个人消费记录作为个人与金融机构的交互都被计算为信用分。如何区分个人数据和信誉计算数据?如何在计算信誉分的时候保护用户隐私?

身份(ID)是社会的基础设施,人自出生就被国家赋予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下被不同的机构赋予不同的身份,包括护照、驾照,工作证等。身份作为外部识别的手段,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当然,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原始深林里面,将不会需要身份。所以,社会场景是身份存在的需求方,不需要社会交往就不需要身份。财产权作为人权最重要的一部分,拥有了身份,才会拥有财产权。

声誉作为第三方对身份的评价系统,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一个新生儿的社会声誉为0,但是随着他与社会交往的进行,每一次和社会等交互行为,都会留下痕迹,现实社会中这些行为包括驾驶记录、犯罪记录、贷款记录、消费记录。

元宇宙社会中,由于所有行为都已经数字化,因此会累积更多的数据。现实社会中受到收集数据成本的限制,声誉主要应用于金融领域,被称为个人信用,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个人信用的社会发展会遇到很大挑战。在元宇宙里面,大量数据的易得和低成本的计算能力,将个人声誉的应用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因此称为信誉分。

在现实社会不可能对每个物体收集数据和计算信誉分,在网络社会,由于每个物体都可以被分配身份,只要这个物体和第三方产生交互,有信誉分应用的理由,就有可能对该物体计算信誉分。在现实社会中,一般只有真实身份才有信用分;而在元宇宙里面,一个物体允许拥有很多身份,因此可以针对每个身份拥有不同的信誉分。

就像信用分和身份证联系在一起,和信誉分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是DID。不同于身份证由中心管理的机构、国家来发行,因此容易收集数据。由于DID由物体自己生成,正如DID让个体摆脱了对中心化ID管理机构的控制,允许自己给自己生成ID;链上声誉系统给予了用户塑造自己的机会,让用户摆脱了对中心化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当用户对自己的信用分评级不满意的时候,链上声誉的用户将可以根据透明开源的信誉算法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者补充提交更多的数据来提高自己的分数,或者干脆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或者信誉更高的评级机构。

信誉分和信用分一样,需要数据收集,数据模型,个体评分,应用场景,再次反馈到数据收集,循环往复。

一、什么是链上声誉?

指根据某个DID与第三方个体交往的数据,输入声誉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的一个数值。

由于元宇宙里面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拥有DID,因此DID之间的交互行为都可以属于声誉系统数据的收集范围;比如用户访问一个网站,用户作为一个DID和网站DID的交互。

数据可以包括链上数据和链下数据,对于链下数据,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一般会采用隐私计算和ZK验证。

由于一个物体可以拥有多个DID,因此一个物体可以拥有多个声誉分;但是这和web2的每个网站对每个ID拥有不同的信誉分不同,web3的信誉分由用户控制来选择是否关联多个DID来加强分数,而web2的数据分散本质决定了没有联合的可能性。

声誉分作为一个数值,只是为了方便应用和大家的交流,在数字世界,声誉分可以更复杂的数据结构包装成NFT根据应用场景来实现。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