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成功

分享至

主页 > 元宇宙 >

NFT 的文化自信

2022.09.11

自从无聊猿火了以后,「X」A「Y」C的项目作为固定板式纷纷涌现。Yuga Labs自己的MAYC,BAKC,还有近几天在OpenSea有点势头的WAYC,以及世界各国版本的BAYC。

这些NFT项目的运作方式都非常Web2,有章有法,像一个传统制造业一样有迹可循。

Step 1:购入生产材料——官宣持有某个已经成功的NFT项目中的一个NFT

Step 2:进行加工制作——在不改变持有的NFT主形象的情况下增加额外元素

Step 3:营销推广——投重金在web2,web1甚至电视媒体做广告

Step 4:卖货——出售自己的NFT系列回款获利

商业上确实是成功了,但是Web3不仅仅是卖货,NFT也不只是一个图片而已。NFT的核心是社群认同。

BAYC的成功不是不可以复制,但绝不是以一种表象化的方式复制。社群文化的形成不是由项目方构建出来的,而是由项目方引导,社群共识凝结形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BAYC的成功又不是一定能够复制成功的。在这个共识凝结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凝结形成的方向也很可能与最初的构想有一定的差异。

一个由同一个NFT增加元素形成的系列,即使通过权益赋能,又能凝结什么样的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社群文化呢?可能只有仰慕BAYC,幻想手中的几百块能涨几千倍的投机文化。

其实这种操盘手法也怪不得某些国内项目方,因为这几十年来国内商业许多领域的成功都在复刻这一条老路:借用一个已经成熟的国外品牌,贴牌代工出货。区别就在于,做一双鞋子的贴牌,品牌是受商标法保护,国外品牌方用法律文件授权工厂在国内生产销售,而做一个NFT的贴牌,品牌受NFT版权保护,国外项目方用版权条款授权持有者二创销售。

产品可以贴牌复刻,文化却不可以。BAYC的社群形成与他生长的土壤和文化息息有关,他的文化已经长成,既不是本土生长的,也不是为国内民众定制的。我们需要文化自信,去走自己的NFT道路,构建自己的社群文化。艺术家们更是需要勇气,去走出自己的路。

我想到了《绿皮书》里的黑人博士。作为一个艺术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钢琴演奏界的王者,被数次邀请到白宫演奏,以当时的被歧视种族成功混入美国上流社会。他没有就此安逸。当时美国北方已经比较开明,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种族平等,而南方依然等级森严。他深入敌群,去南方巡演,试图用自己的例子向人们说明黑人也能有教养有修为。但是他发现,白人邀请他演奏只是为了社交装X,在生活中依然遵循种族歧视的社会规矩,不让他住正经酒店,不让他在别墅里方便。影片的结尾,是博士终于在一个黑人聚集的小酒馆里,找回了自我,愉快地弹奏了当时难登大雅之堂的爵士乐,找到了文化归属。

文化就是有差异的,我们需要接受文化的差异,表达自己的文化,为自己代言。在距离《绿皮书》发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60年的现代社会,平权也有了更大的语境,扩大到了LGBTQ群体。LGBTQ群体的艺术家在表达自己文化这方面也面临着比一般艺术家更大的阻力。最近有个华人原创NFT项目要沿袭BAYC当时的成功之路在苏富比拍卖行上架了。而他的主创就是LGBTQ群体的一员。他的母亲,一位前娱乐明星,也非常支持儿子的艺术道路和人生选择,不遗余力的在Web3圈内宣发交流,寻求建议和共识。

不同于传统原生艺术家终身单独创作,年轻世代的Web3艺术家,将宇宙观、反抗、自我态度,通过技术、共创,打造出新的艺术语言。而这位主创无疑属于00后这一群出生在Web3的原住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来自于娱乐世家的身份意味着他自出生起就开始接触艺术与时尚领域,也早早的显露出了他敏锐的自省与艺术天分。作为一个脆弱敏感的LGBTQ艺术家,要表达自己,光靠天赋不够,还需要勇气。恩利与自己和解,把内心曾经的脆弱形象展现出来,形成了该系列独特的变装形象。这位主创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是他的偶像,变装女王RuPaul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生来都是赤身裸体,剩下的就是变装了。

借助艺术的新形式,从自己的身份认同出发,创作出内生的文化符号,凝聚一群有共识认同的人群,这才是NFT的本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NFT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Felix

免责声明:数字资产交易涉及重大风险,本资料不应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亦不应被解释为从事投资交易的建议。请确保充分了解所涉及的风险并谨慎投资。OKEx学院仅提供信息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加⼊OKEx全球社群

和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交流讨论

扫码加入OKEx社群

相关推荐

industry-front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