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与 OpenAI,远没有看起
大模型“奶活”了多少ICU里的公司?
作者 | 董温淑
编辑 | 李 原
运营 | 刘 珊
来源丨市界
当下如果错过了大模型的风口,可能便会错失近年来最为确定的造富机会。在这场资本盛宴面前,有“AIGC收入仅占营收十分之一”的公司,也要选择跑步上市;有人包装概念、狂揽融资。浪潮之下,是否会留下一地鸡毛?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工具生成
大模型蛋糕,谁都想来切一刀
作为近年来的最大风口,大模型让一度已不性感的AI生意再度获得了创投圈的追捧——更让不少本已经一脚踏入ICU的公司,看到了回春甚至暴富的希望。
去年底,随着大模型概念被不断拱热,在A股市场里,造富游戏再度风生水起。从昆仑万维到汤姆猫,只要能跟大模型“蹭”上关系的公司,其股价都得到了数倍、乃至十倍的疯涨。
这无疑让更多公司的神经兴奋起来。从那时起,业内便开始猜测,谁最有希望成为“国内AIGC IPO第一股”?
5月30日,曾被戏称为中国AI“活化石”的出门问问,在此前数次上市和追加融资未果后,再度以主打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概念,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在招股书中,出门问问将自己描述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之一”——而这也是出门问问近4年来,进行的首次融资尝试。
成立于2012年的出门问问,此前已在AI领域耕耘超过10年。在业内,它最为人乐道的是创始团队与资本阵容的豪华光环。可以说创立之初,它便作为潜在独角兽,一直被市场寄予厚望。
围绕在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身上的,有前谷歌科学家、谷歌手机离线翻译功能开发者、自然语言理解(NLP)和人工智能专家等多重闪亮标签。过去10年,李志飞也一直作为“顶尖专家”,活跃在AI行业中。
2012年创业之初,李志飞表示出门问问要做“中国的Siri”。作为对比,AI明星公司商汤科技2014年成立,另一家知名AI企业云从科技则成立于2015年。带着如许光环和资源,出门问问背后的投资方也堪称豪华,集结了大众汽车、谷歌、红杉、真格、SIG海纳亚洲等明星资本。
今年2月15日,李志飞毫不意外地宣布出门问问也将参与大模型创业。4月20日,出门问问官宣了大模型“序列猴子”内测,并基于“序列猴子”推出了多款面向创作者的AIGC产品及应用。
不过从时间点来看,“序列猴子”的发布,显然是为了出门问问IPO添柴助火。仅仅一个月后,出门问问便递交了招股书。
在招股书中,出门问问对自己的AIGC相关业务显得非常自信:“按2022年AIGC解决方案收入计,我们是中国最早一批起步、营收最高的专注于AIGC技术的AI公司。”同时,招股书里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公司在AIGC层面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
但从数据来看,这个表述很像是在蹭AIGC的热度。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出门问问实现收入分别为2.65亿元、3.98亿元与5.00亿元,2021与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50.4%与25.7%;与此同时,2020-2021年,出门问问的经调整亏损分别为1.57亿元与7344万元。2022年,公司扭亏为盈,实现经调整利润1.09亿元。
▲(出门问问业务营收占比。来源/公司招股书)
而在业务营收占比上,出门问问目前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仍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硬件,针对企业的AI语音解决方案次之;AIGC相关业务包括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写作助手“魔撰写作”、数字人生成产品“奇妙元”,营收占比较低。
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出门问问AIoT解决方案营收占比分别为83%、85%、39.4%;AIGC解决方案营收占比分别为0.2%、1.7%、8%。
换句话说,AIGC在出门问问的营收占比中,仅占不足十分之一的份额——这也成为近期各方对于出门问问此刻“跑步上市”的核心质疑点。
与一众陷入亏损泥潭的AI公司相比,出门问问虽然收入和盈利规模有限,但当下最大的亮点,或许在于其毛利率明显提升、扭亏为盈。但从其营收架构来看,盈利的优化,实际上更多来自于出门问问投资方的“鼎力相助”。
2017年,出门问问获得了来自大众汽车集团独家1.8亿美元D轮融资,双方共同成立了合资企业大众问问。而在2022年的前五大客户中,“汽车附属公司A”(即大众汽车)作为第一大客户,帮助出门问问实现销售额2.13亿元,占总收入的百分比高达42.6%。接下来,如果来自大众汽车的这一支持被卸掉,出门问问的业绩显然很难维系。